风华展现 首页» 院庆专栏» 风华展现

2024-08-23
“食”代强音 | 袁水林:师恩如雨 润物无声

        回首2009年夏季,我们刚经历了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这个词汇被大众推到风口浪尖,刚高中毕业的我带着满腔热血,填报了南昌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希望自己将来能为我们的食品安全重任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从前湖到青山湖校区,我在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求学了7年,这期间有很多人很多故事印在脑海,今日趁学院四十周年华诞之际,想跟三位恩师单独道声感谢。

第一次认识到高金燕高老师是在大学本科的专业课上,记得那是一堂大三的食品化学课,高老师对食品化学的研究之深,对专业知识传授的通俗易懂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重视度,让我对所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这个专业更具有一颗敬畏之心。高老师上课会带上一壶“饮料”和几颗糖果,刚开始我们还挺好奇,后来在学长那了解到高老师伴有低血糖症,前期在课堂上有出现过昏厥,高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们这些食品学子能坐在她的讲台之下倍感荣幸。后续高老师又给我们上了食品卫生与营养、食品毒理学、食品原料学等课程,因为我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协助高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实操实验与上交实验报告等,与高老师的交流沟通逐渐增多,了解到高老师除了本科的教学工作之外,也指导研究生在青山湖校区做科研项目,高老师问我有没有考虑过读研,给我介绍了陈红兵教授、小兵工作室团队的其他老师及近些年的科研成果,自此科研在我心中开始萌芽。

大四做毕业设计,我与班上的15名同学踊跃报名了陈老师和高老师的课题,第一次拜访陈老师记得是在是中德院的302办公室,与我大学室友胡旭涛一起,陈老师给我们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位知名教授非常和蔼可亲,他跟我们拉起家常,介绍小兵工作室团队的师生和科研项目,听取我们对科研的想法与期待。大四毕业后顺利保研有幸加入了陈老师团队,陈老师对我非常信任,研一的我就担任了小兵工作室团队的班长,协助老师们管理实验室事务,在陈老师和团队老师的支持下,我们举办了趣味运动会、组织团建活动、举办元旦晚会,整个实验室科研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活跃氛围一度让其他团队垂涎三尺。科研项目上陈老师带领我们团队一再攻克食物过敏的难题,从牛奶、花生、鸡蛋、小麦和大豆到后面的海鲜、坚果等致敏食物,通过解析表位,蛋白交联、酶解、修饰等来协助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也拿到了我的第一篇SCI。陈老师建议我继续深造,在食物过敏这个领域继续深耕,因个人及家庭原因,我选择了先就业,我能感受到陈老师的恨铁不成钢,但他也尊重我的选择。

认识李欣李老师是在大四下学期,做毕设期间我和几个同学经常在前湖与青山湖校区往返,正好李老师家也住红谷滩,经常把我们捎上前往老校区,记得第一次我们4位同学坐上李老师的车直接将车身下压了好几公分,我们这4位的吨位给这位经验老司机带来不小压力。2013年李老师刚开始带研究生,很荣幸我和熊鼎成了李老师的第一届学生,那时候我做的是噬菌体展示项目,实验室没有师兄师姐做类似项目,李老师手把手教我接种大肠杆菌,细菌培养和蓝白斑筛选等实验,能感受周围飘来师兄师姐们刺眼的羡慕光环,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研一就完成了整个科研项目实验部分。受英语水平有限花了几个月完成SCI初稿,李老师看完初稿,长叹一口气,花费了比她自己写还长的时间来修改,回到我手上已是更改的面目全非,后期投稿然后来回修改到最后录用,李老师一直给予专业的指导与建议,尽管当初她在国外进修,两地有时差,依然定期关心我们的科研情况与论文进度,最终在毕业答辩上取得较好成绩,硕士学位论文获得了省优秀硕士学士论文荣誉。

转眼间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已有八个春秋,三位恩师的教诲与指导历历在目,一直引领着我保持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生活与工作,感谢高老师的指导与建议,感谢陈老师的信任与包容,感谢李老师的支持与照顾,也感谢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在这我认识了我的爱人王薇,有了现在的小家,祝福南昌大学食品学院人才辈出代代强,桃李满天扬四海。

      作者:袁水林,2009年入学食品学院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13年保研就读食品学院研究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院长信箱: yinjy@ncu.edu.cn 书记信箱: wenpingwei@ncu.edu.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联系电话:0791-83969526 E-mail:spxy@ncu.edu.cn 传真:0791-83969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