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学院动态
2024-05-09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2024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为全面贯彻南昌大学人才强校、科技创新战略,全力推进优秀博士后招引,做大学科增长增量,形成学校“绿色食品”学科人才“蓄水池”效应,现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具体招收情况如下:
一、招收基本条件
1.取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有科研实践背景,已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
3.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流动站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博士毕业专业和研究方向符合表1中岗位条件要求。
序号 | 导师 | 岗位条件 | 联系方式 邮箱或手机 | |
学科与专业 | 研究方向 | |||
1 | 谢明勇 | 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领域 | 食品科学、食品营养 | myxie@ncu.edu.cn |
2 | 刘成梅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加工、食品资源开发利用、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 | liuchengmei@ncu.edu.cn |
3 | 聂少平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食品安全与分析、食物组分与营养健康精准调控、食品复杂碳水化合物等 | spnie@ncu.edu.cn |
4 | 涂宗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卫生、化学或机械等相关专业 | 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高值化综合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工、食品组分间相互作用 | tuzc_mail@aliyun.com |
5 | 陈红兵 | 免疫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学 | 食物过敏原结构与功能;食物过敏与免疫耐受机制 | chenhongbing@ncu.edu.cn |
6 | 陈军 | 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食品加工、食品资源开发利用、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 | 13767016011 |
7 | 陈奕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毒理学 | 15879075250 |
8 | 邓泽元 | 食品、营养和生物学专业 | 营养与功能食品 | 13970826739 |
9 | 付桂明 |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医药 | 食品酿造、合成生物学 | fuguiming@ncu.edu.com |
10 | 何庆华 | 食品科学、生物与医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可食用抗体的高效构建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 heqinghua@ncu.edu.cn |
11 | 胡婕伦 | 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相关领域 | 食品科学、食品营养、合成生物学 | hujielun@ncu.edu.cn |
12 | 黄小林 | 食品科学、检验医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生物学 | 具有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智能检测及诊疗、分析化学、纳米传感等相关背景者优先 | 15079030128 |
13 | 赖卫华 | 化学 | 纳米材料 | 13879178802 |
14 | 李红艳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物活性成分与功能食品 | lihongyan@ncu.edu.cn |
15 | 刘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功能活性物质靶向递送 | liu_huan2011@hotmail.com |
16 | 刘玉环 | 食品(含生物质)转化利用 | 微藻在食品、饲料以及有机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 13755621329 |
17 | 罗舜菁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生物医药 | 食品加工新技术等 | shunjingluo@ncu.edu.cn |
18 | 阮征 | 食品科学 | 多酚营养代谢,代谢计算模拟 | ruanzheng@ncu.edu.cn |
19 | 万昊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功能因子的稳态化极其精准递送 | wanhao424@ncu.edu.cn |
20 | 万茵 | 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生物与医药 | 功能食品、营养保健、农产品加工、食品风味化学 | yinwan@ncu.edu.cn |
21 | 王辉 | 食品或水产品加工相关专业 | 食品加工 | 13755674125;503756510@qq.com |
22 | 王允圃 | 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 生物质转化利用、生物质材料 | wangyunpu@ncu.edu.cn |
23 | 吴志华 | 食品科学相关学科 | 食物过敏,食品加工,营养 | wuzhihua@ncu.edu.cn |
24 | 谢建华 | 食品、生物、化学学科 | 食品、生物、化学学科相关研究方向 | jhxie@ncu.edu.cn |
25 | 熊涛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食品发酵 | 13697084048@163.com |
26 | 熊勇华 | 食品科学、检验医学、分析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生物学 | 具有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分析化学、纳米传感、检验医学等相关背景者优先 | 手机:13007282571,邮箱:yhxiongchen@163.com |
27 | 徐振江 | 食品科学 | 微生物、生物信息 | zhenjiang.xu@gmail.com |
28 | 许恒毅 | 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大数据与食品安全检测、营养健康工程、食品毒理学 | 15180463530@163.com |
29 | 殷军艺 | 食品科学与工程或化学等相关学科 | 食品化学、食品加工、复杂碳水化合物结构与功能、胶体资源利用 | yinjy@ncu.edu.cn |
30 | 余强 | 食品、药学、营养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 | 食品组分与营养健康、食品加工与安全 | 13970961587 |
31 | 张国文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化学、食品营养 | gwzhang@ncu.edu.cn |
32 | 邹立强 | 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 | 食品包埋递送、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增效、营养强化食品开发 | 18179179759 |
表1 南昌大学食品学科博士后导师及岗位条件
二、全职博士后聘用管理
学校博士后合同期限为2年或3年,享受学校博士后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职业发展通道畅通。
1. 依据《江西省博士后九条》精神,对进站的全职理工科博士后申请给予日常经费资助每人20万元,以及其他资助、激励和配套奖励等(详情见江西省人民政府政策文件https://www.jiangxi.gov.cn/art/2023/9/20/art_5115_4602826.html)。
2.学校提供15万元的基础年薪,每月600元-1000元的租房补贴;设置“博士后奖学金”,分为A、B、C三个等级,分别给予每年6万、4万和3万元的现金资助,覆盖率不低于50%;依据《南昌大学优秀博士后评选办法》,学校为获评优秀博士后的人员提供5万元的一次性奖金;鼓励合作导师提供生活补贴2-3万元。
3.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独立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项目。
4. 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5. 提供福利保障包括在职非事业编制人员相同的社会保险、参照学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就学政策等。
6.博士后期满出站,符合学校进人条件的,可依据进人计划及相关要求申请留校。
7.若博士后资助政策有所调整,以最新的文件规定为准。
三、申请流程
1.联系导师:有意者可以根据表1中导师联系方式,与导师进行详细沟通。
2.提交材料:将个人简历、科研成果证明材料扫描件(PDF格式,含论著、课题、专利等科研成果,获奖证明等)材料发送至邮箱:spxy@nc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招聘+姓名+意向申报导师;
3.学院办公室电话通知应聘者面试时间和地点。
四、其他
本招聘公告常年有效。
联系人:姚老师
联系电话:15180167826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路999号食品学院A227办公室。
延伸阅读:
学院简介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源于1984年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食品专业,历经近40年的发展,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江西省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A级学科,位居食品学科全国第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又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至2024年2月,南昌大学农业科学学科(以食品为主)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369‰。
现拥有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产品生物高效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111计划”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6个国家级平台;有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与食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16个,形成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一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正高42人、副高26人。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人才、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称号180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称号49人次。
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且均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与公卫学院共建)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工程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下设生物与技术工程、食品工程和发酵工程专业领域)、食品加工与安全2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24人、硕士研究生1036人。
近五年来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1项,包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超4亿元;授权发明专利208项;发表论文1687篇,其中SCI论文1340篇(二区以上论文占总数84%)。
2014年至今每年均获省级一等奖以上科技成果奖励至少1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全省唯一)1项,江西省政府科技奖一等奖1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9项。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装置创制入选2022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食品中复杂碳水化合物结构表征理论入选2021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改善胃肠道功能系列健康产品获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
牵头组建江西省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产教联合战略联盟、江西省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与雀巢、中粮、伊利、无限极、汤臣倍健、江中、煌上煌、大海龟、四特、齐云山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形成理工农医渗透、产学研用融合的科研格局在服务国家和江西经济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