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学院动态
2025-10-31
诚邀!南昌大学第八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食品学院分论坛!
教育为基,人才为钥,创新为翼。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昌大学始终以全球视野谋划学科发展新格局,以开放胸怀搭建学术交流新平台。2025年11月28-30日,南昌大学将举办第八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诚邀海内外青年才俊相聚“英雄城”,共襄盛会!
本届论坛以“智荟赣鄱 创领未来”为主题,聚焦全球科技变革与学科前沿动态,致力于为青年学者打造思想碰撞、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舞台,将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绿色低碳技术、健康中国战略等时代命题,探索学科交叉新范式,助力“江西底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论坛安排
报名截止:2025年11月20日
论坛邀请:即日起-11月25日
论坛报到:2025年11月28日
论坛举办:2025年11月29日-30日(主论坛、分论坛、参观等)
二、论坛邀请对象
(一)热爱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学术严谨规范。
(二)已获得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在所从事的学科前沿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且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三)意向全职来南昌大学工作。
三、论坛参与方式
(一)符合条件的海内外青年学者请登陆报名系统进行注册并填写相关信息报名:(扫码报名)

(二)学校将对报名的学者进行资格审核,并分批发送电子邀请函给通过审核的学者。
(三)受邀学者在收到邀请函于两周内填写回执并确认是否参会。
四、人才引进
(一)引进类别
根据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引进人才分为杰出人才、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科优秀人才、博士后科研人员五类。
1.杰出人才
具有很强学术领导力,在所在领域内获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开创性成果、突出的学术贡献;具有组织、策划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的经验,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上具备突出的统筹规划能力;对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有战略科学家规划能力,能够领导相关学科群保持或赶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学科领军人才
具有较强学术组织力,在所在学科内取得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的有影响力的成果、较好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活跃,有成为相关领域学科领军人才的能力,对学科发展具有创造性构想,能够带领所在学科进入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学科前沿领域冲击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3.学科带头人
具有较强团队组织力,在所在学科(专业)方向取得重要的代表性成果,具有较好的学术竞争力和较大发展潜力;具有做好学科方向发展规划,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
4.学科优秀人才
具有较强学术能力,在本学科内具有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具有支持本学科保持或冲击国内先进水平的潜力。
5.博士后科研人员
取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特别优秀的年龄可放宽至38周岁);可全职入站开展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目前已取得显著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将予以优先考虑。
(二)引进待遇
1.江西省支持条件:符合江西省引培生政策,可享受相应的补贴和项目资助等政策优惠;推荐申报江西省“赣鄱英才”“赣鄱俊才”等省级人才项目,如入选,给予一定的项目资助和补贴。
2.南昌市支持条件:对符合首次来昌缴纳社保的全日制博士给予每人生活补贴10万元。
3.南昌大学支持条件:待遇一人一议,提供充足的科研资助经费,此外学校还提供人才周转房一套;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遍布南昌市各区域的南昌大学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为教职工子女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学校附属三甲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五、食品学院分论坛招聘学科及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化学、生物技术等。
特别说明:
1.受邀参加本届论坛的优秀青年学者,现场参会期间,学校统一安排食宿(免费)并提供往返旅费补助(飞机经济舱或高铁二等座),其中欧美地区上限1.3万元/人,亚太地区上限0.7万元/人,国内(含港澳台)上限0.5万元/人。
2.受邀参会的青年学者,需提前准备学术报告。
六、联系方式
南昌大学人才工作室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86-791-83969076
联系邮箱:rcb@ncu.edu.cn
食品学院
联系人:姚老师
联系电话:+86-791-83969526或15180167826(微信同号)
联系邮箱:spxy@ncu.edu.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延伸阅读:
学院简介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源于1984年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食品专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江西省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A级学科,位居食品学科全国第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又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至2025年10月,南昌大学农业科学学科(以食品为主)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217‰。
现拥有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产品生物高效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111计划”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6个国家级平台;有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与食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平台16个。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39人,其中正高73人、副高49人,具有博士学位134人。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人才、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获得者)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称号204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称号49人次。
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且均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25年新获批食品营养与健康本科专业并当年招生。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与公卫学院共建)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工程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技术工程、食品工程、发酵工程、食品与营养等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含领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1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39人、硕士研究生1174人、本科生1201人。
近五年来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7项,包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总经费超4亿元;授权发明专利近300项;发表论文超2000篇,其中SCI论文1800余篇。共同发起创办的国际学术期刊Food Frontiers被ESCI数据库收录(IF 6.9)。
2014年至今每年均获省级一等奖以上科技成果奖励至少1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此外1999年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江西省政府科技奖一等奖16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谢明勇院士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殷军艺教授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示铁皮石斛多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新机制入选2023年度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和2024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全自动模拟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装置创制入选2022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食品中复杂碳水化合物结构表征理论入选2021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改善胃肠道功能系列健康产品获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
牵头组建江西省食品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产教联合战略联盟、江西省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与雀巢、中粮、伊利、无限极、汤臣倍健、江中食疗、煌上煌、大海龟、四特、齐云山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形成理工农医渗透、产学研用融合的科研格局在服务国家和江西经济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