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首页» 校友动态

2024-08-31
“食”代强音 | 刘媛:饮水思源,希望回报母校

我与南昌大学生食学院

1.jpg

刘媛 生物工程102班

2010年,我高中毕业。八月末,在父母的陪伴下,我离开了河南安阳,南下来到了南昌大学。当时火车票还没有现在购买这么便捷,父母找了朋友,在一放票的那一刻,用录取通知书在火车站购买了卧铺,坐了12个小时到了南昌。一出车站,就有南昌大学的志愿者举着牌子,我们乘坐大巴车,顺利地进入了南昌大学。一下车,在游泳馆门口的大路上,我们就看到了彩虹桥,看到了各院系的新生报到点。我的大学生活也就此开始了,志愿服务的学生和接待的老师很快帮忙办完了进校手续,还有志愿者帮我们搬运行李,送到宿舍。我们很幸运,入住了2号楼,紧邻主教和第一食堂。当时的感觉就是,好大啊,我的大学生活要开始了!

2.jpg

在南昌大学生食学院的四十年光辉历程中,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在这片沃土上完成了从青涩学子到在生物领域摸索者的蜕变。我们所在的班级是生食学院生物系的生物工程102班,杨轶思老师担任我们的辅导员,中间由于杨老师产假,也由符民老师临时担任过我们的辅导员一年。他们亦师亦友,不仅传授给我知识,更以身作则,教会了我做人和与人相处的道理。还记得,和同学相处不好,或者心情沮丧,或者目标混沌时,是杨老师像姐姐一样谈话开导,是符老师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指导和鼓励我,重新找到信心和方向。作为团支书,在辅导员杨老师和团委书记王丽坤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组织多种多样的党日活动,参加学院的“菁英计划”,参与辩论赛、定向越野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等,不仅我个人在读期间被评为“南昌大学校园十佳学习达人”,我们生物工程102班被授予十佳和谐班级的称号。这些丰富经历为我的大学生活添加了多姿多彩的颜色,不仅锻炼了我的处事沟通能力,更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回看当初,是学院给予了我成长的舞台和无限的可能。

3.jpg

生物工程,在当时还是不被看好的冷门专业,但是学院仍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平台和机会。在读书期间,葛刚老师带着我们在校园里认植物;去诚志股份、江中集团、华兰生物等参观知名药企;到鄱阳湖领略候鸟和丰富的水生资源;还在学院的推荐下,参与了英国诺丁汉大学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学习,大大拓宽了视野和眼界……有幸,我在大二大三进入到胡蓓娟老师,基于江西丰富的水产资源,涉足了水生藻类和贝类相关项目课题中。她带领我们一起阅读文献,一起去都昌贝类养殖场采样,教我们怎么识别藻类,研究不同养殖和管理模式下不同水质和藻类对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同时,在大三时,胡老师还对我未来规划的提出宝贵的建议,夏令营材料和面试的准备也积极给予我指导,最终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获得保外校资格并获得清华夏令营的拟录取函。每每想到彭晓珏老师给我们讲分子生物学、胡蓓娟老师给我们讲生物化学、葛刚老师讲植物学以及非常多的专业课老师(邹志文老师,周兴涛老师等等),心中总是充分了感激与温暖。那段日子里,每一位老师都如同引路人,用他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和无私的奉献,为我铺设了一条通往科学殿堂的道路。正是这些老师的辛勤耕耘,让我在生物学的海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学会了如何以科学的眼光审视世界,以敬畏之心探索生命的奥秘。

4.jpg

毕业后,我来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陈晔光教授,专注于类器官研究与信号传导调控。命运总是那么神奇。2022年,我的导师陈老师以校长身份回到了我的母校任职。所有的一切又奇妙地联系在了一起。2023年,时隔九年,我第一次回到了阔别许久的母校。记忆中的学校和学院,每一个角落都镌刻着青春的印记,而今,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蜕变着。我的宿舍二号楼变成了“际銮书院“;理生楼前有了植物园和花园;校园里没有了敞篷环游车;主教有了电梯;每个宿舍和教室都有了空调;连前往外经楼的小路上的树木也都更加郁郁葱葱了……最让我动容的是,学院新引进更多的年轻的老师、更多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更多高精尖的仪器平台、更先进的动物中心、更多深入实验室研究的机会。物质层面和硬件的提升,搭载着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升华。现在的母校正以蓬勃的态势迅猛发展,我毫不怀疑,在今后的几年一定可以继续其强劲的势头,做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作,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的生命科学人才。饮水思源,我也希望自己能后在今后的时间里,协助陈老师为南大贡献自己的力量,回报教养我的母校,回报教育我、对我给予厚望的许许多多的师长老师。

5.jpg

院长信箱: yinjy@ncu.edu.cn 书记信箱: wenpingwei@ncu.edu.cn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联系电话:0791-83969526 E-mail:spxy@ncu.edu.cn 传真:0791-83969526